数据主权
Web2.0越来越让人恶心了。媒体们有了大数据工具,已经开始了某种程度的滥用。例如汽车营销,已经在用工具玩私域流量了。个体,除了法律限制的姓名、身份证号之类的敏感信息,其余行为、偏好等等,早就被打上无数标签,被大数据丢入营销漏斗,盘剥每一滴价值。这种情况下,知道与不知道你的身份证号或者电话号码,好像也不那么重要。在大多数公司已经纷纷武装起来了的背景下,个人是无法幸免被分析的。隐私,从来就没被当回事儿。今天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,你好我好大家好,若是哪天那公司侵犯了你的利益,在没有隐私保护之下,多数个体大概率是没有什么实战反击能力的,只能承受和逃离。
但是,哪个厂商的平台数据仅仅用于标识的用途呢?纵使公司本分,过手的员工不会明里暗里的作恶么,监管到位么,毕竟,滥用的成本太低了,而一次错误,就会让你的数据被全网搜集。你永远没有可能相信,公司们不作恶,或者不出错,从概率角度来讲,至少是有一部分公司会用你的数据来做恶的,不可避免。
一般来讲,从信息生产到最终用户看到,一般会经历这样几个过程:
创作-存储-分发-渲染
可以想想看当今的流程:
创作:作者使用平台提供的编辑器进行创作
存储:内容被托管到平台上,一些作者会自己备份
分发:平台制定分发规则,内容与和广告混和feed流投放
渲染:平台开发APP或Web,供消费者查阅
整个环节里,平台是掌控整个环节的。内容生产者可以说,但是,你说了什么,要符合平台的审核规则;想说给谁,平台控制分发规则。作者最终只能成为为平台服务的“电池”,才能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。如果生产者的利益与平台产生冲突,平台可以将这个生产者在这个平台上的IP立即“杀死”。说到这儿,平台最终成为了传统意义上的媒体,为广告服务。到最后,从当年的“牛博网”到“嫣牛博”,是一样的模式。
你的数据属于你么?也许吧。因为那些平台要满足敏感词什么的检查要求。可能发了,过一段时间,就不见了。你可以开博客,可以拍视频,然后呢?然后淹没在广告的噪音中或者被降权。你可能不能想发表就发表。如果你不喜欢一个平台了,你也可能不能随时带上你的数据,更换个清静的地方。作为个体,你可能没有这些自由。为了能做到这些,你要学习很多东西,比如markdown
,比如图床
,比如PIM
等等。
自己的UGC,只有存储在自己手中才能不被磨灭,才有能力换个渠道随时重生。就如Robin的那篇文章说《再小的个体都会被 404》得那样。
在Web3的世界里,生产者与平台的关系可能会被重塑,平台将更加工具化。
存储:可以使用去中心化存储,
Arweave
等,支付一笔不多的费用,可以保存200年左右,足够了。分发:可以使用
rss3
等,聚合各平台的信息,生产者可以把信息分发到不同的平台,很难被单一平台绑定。渲染:分发渠道各异,各种类型的dapp将会像积木式混搭,成为一个个的组件,随意组合。
可以被检索么?
很多时候,你也懒得翻你自己的 老本
,写东西不难,找东西难。
然而互联网给了我们很多优秀的工具。曾经用重度使用印象笔记
,就是因为他的广告词 “你的第二大脑” 。然后就以为我可以把我的东西都放在里面保存,永世都可见,还天真的买了不少年的会员。 然而,用了几年下来,它就变了,并没有如我所愿成为我的第二大脑,反倒是由于它的剪藏功能非常方便,成为了一个网络收藏夹。搜索时,内容也仅限于印象笔记
内部,没办法,它是有边界的。
后来,又找到了 Google Desktop
的替代品,FileLocator
,能够快速的对文件夹进行全文检索,立等可取。于是用了它的“索引”功能,写一个“计划任务”,定期更新索引。这算是解决了本地搜索的问题。
如此这般,使用印象笔记
的必要性就越来越低了。只要文件在本地,就可以搜索,就可以找到。现在,一个移动硬盘可以随意达到2T,家庭网盘用于备份也容易许多。
Online,竟然又不如本地了。
生长自己的“鼠标”快捷键
最近又发现两个佳软:Obsidian
和 Quicker
。
Obsidian
经常被简称为 OB
,是一个纯文本的工具。它的特点是可以构建笔记的双向链接,可以通过动态的点线图来展示结构。另外一个优点是,库里面所有的都是文件,纯文本,但是又支持开放插件。这样,想要如何定制自己的笔记,就变得更有意思起来。
可以把库用 Git
同步起来,这样,在任意多设备上,都可以随时访问。
Quicker
是一个基于鼠标的快捷键。最喜欢的是轮盘功能,右键一拖拉就会出一个轮盘,可以根据应用,把自己的常用快捷键都放进去,也就懒得记了。另外,Quicker
也支持脚本,用脚本把常用的功能快捷键化,再通过轮盘调用,非常快速。用起来真的是一个高效,竟然比 listary
还要高效。
被推荐人在注册后30天内首次付费购买专业版可获赠3个月(90天)使用时长,从各渠道购买均可。当然,我也可以获得一点时长。这是我的 Quicker
推荐码:680954-6266
。

如何使用邀请码可以看这里。
小结
- 拥有自己的数据,不要相信靠谱不靠谱的平台,想要随时重生,就要自己备份
- 全文检索方案,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,定制索引
- 新世界大门,基于鼠标的快捷键系统和纯文本笔记